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会第十届理事会的第一个工作年。一年来,在建设部党组和中国科协的领导下,我会和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联合举办的“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fun88登录2001年学术年会”在京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学会所属的20个分会组织召开了多次学术、科技研讨会,对繁荣学术交流,推广新技术,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学会编辑出版的学术及科普刊物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秘书处干部职工通过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政治思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学会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在辞旧迎新之际,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围绕建筑行业重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1、组织召开了“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fun88登录2001年学术年会”。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我会与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于2001年12月4至6日在北京召开了题为“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国际研讨会暨我会2001年学术年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希腊、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朝鲜以及我国香港、澳门、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师、工程师、专家、教授、学生代表千余人出席了会议。国际建协前主席、英国著名建筑师哈克尼,国际建协副主席、德国fun88登录前主席、著名建筑师汉普尔,俄罗斯fun88登录主席、著名建筑师尤里,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以及我国著名建筑专家吴良镛、马国馨、宋春华、郑时龄、秦佑国、王有为等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各位报告人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会议的四个分题,即:21世纪的城市和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理论的创新及发展;老城市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地域文化的延续及发展分析论述了21世纪人们普遍关心的生活质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与建筑文化的关系。除主题报告外,会议还组织了建筑与地域文化;建筑结构与抗震;建筑设计创作;建筑智能化;城市环境与艺术;21世纪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城市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建筑教育;乡土建筑与传统建筑;建筑师、摄影家眼中的光与影;居住建筑与住宅产业热点话题等十一个专题研讨会。由于会议筹备、组织到位,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很受与会代表欢迎。会议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入选论文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会议还举办了《亚澳地区国际大学生建筑创作设计竞赛作品展》、《首届未实施建筑设计方案展》、《建筑表现展》和《全国建筑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展》等四个主题展览。在大会召开期间,还对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70项大学生建筑创作设计竞赛作品进行了评选,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0名,提名奖15名。
这次会议得到建设部、中国科协、国际建协、亚洲建协的大力支持。建设部郑一军副部长代表俞正声部长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国际建协主席斯古塔斯,副主席汉普尔、阿尔巴克瑞,秘书长理贵特专程来京参加会议并出任国际大学生竞赛评委会评委工作。国际建协对本次会议的组织以及会议活动的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内容丰富多彩、学术水平高、学术气氛浓厚。会议促进了我国建筑师对世界各国建筑学科动向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2、举办了“中国后小康城市人居模式论坛”
为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小康之后的城市人居模式,以求对未来生活方式和居住趋势的思索,于2001年8月4日至5日在广州举办了“中国后小康城市人居模式论坛”。建设部的有关领导和全国建筑界、房地产业界、社会和经济界知名人士云集广州,共同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社区·绿色建筑”的人居发展途径,提出了多种后小康城市居住模式和发展趋势,为我国人居发展前景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
3、组织了“新世纪北京人居发展及住宅设计论坛”
为了促进首都住宅建设的发展,于2001年9月20日策划组织了“新世纪北京人居发展及住宅设计论坛”。来自首都建筑界、房地产业界、文化界和艺术界的部分著名人士参加了论坛,与会专家一致强调,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北京,居住环境有其浓厚的传统特点,新世纪住宅设计应从北京人文环境出发,将现代化建筑溶入京城文化之中,使传统特色得以延续和发扬。该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4、 举办了世界建筑日暨世界人居日的纪念活动
为纪念世界建筑日,2001年9月26日,我会联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举办了题为“资源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报告会。建筑界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上,多位从事生态建筑、生土建筑、住宅建筑、城市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做了报告。此次活动,对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态建筑创作环境,强化建筑师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构建有地域特色的多元化中国建筑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举办了绿色建筑国际研讨会和设计展览
为推动生态、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和交流,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响应和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目标,我会和中建建筑承包公司于2001年6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2001年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及“2001年中国绿色建筑设计展”。研讨会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胡绍学、秦佑国,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建筑业司副司长徐波以及德国和美国的著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该活动受到与会者和展览参观者的赞扬和好评。
6、发挥直属分会作用,积极开展活动
2001年,我会20个直属分会努力克服无专职工作人员,缺少活动经费的困难,积极开展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年共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交流会93次,参加人数8600人次;交流学术论文1500篇;举办展览8个;无偿咨询项目11项;继续教育培训1000人次。例如:我会室内设计分会召开的题为“21世纪室内设计发展趋势”的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全国6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8篇,入选《论文集》40篇,有17位(境外10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演讲,会议还分“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入世后室内设计师的对策”、“室内设计教育”三个专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代表发言热烈,并提出了多项对室内设计的发展具有价值的见解。
二、 发挥政府部门助手的作用,积极完成建设部委托的任务
1、为加强和规范建筑设计市场管理,受建设部勘察设计司委托,承担了《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实施导则》的修改和整理工作。目前《导则》讨论稿已整理上报,该工作得到了勘察设计司领导的好评。
2、遵照建设部勘察设计司的意见,在原《首届梁思成奖提名条件及产生办法》的基础上,组织部分专家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和征求意见,正式形成了《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办法》。目前正着手第二批《梁思成建筑奖》的评选工作。
三、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
1、组织了青少年新世纪申奥建筑科技夏令营
为庆祝首都申奥的成功,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普及科技知识活动,培养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增强是非观念和抵御邪教侵蚀的能力,我会于2001年7月22日至27日在京成功组织了“新世纪申奥建筑科技夏令营”,来自全国各地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及大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组织营员到清华大学参观、邀请著名建筑师介绍北京申奥工程的设计与规划方案以及组织爱国主义讲座,参观首都部分博物馆、科技馆、中华世纪坛、古建筑(长城)、现代建筑和首都建设等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他们对建筑学科的兴趣和立志投身于祖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决心。
2、与国家体育航空管理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竞赛。参加竞赛的青少年达6万余人,有280人被选拔出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决赛。本次竞赛活动受到青少年的广泛欢迎,并希望今后能够多组织一些此类的活动。
四、 一步加强国际交往,为我国建筑行业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一年来,随着我会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前来拜会学会的团组和个人明显增多。全年共接待来访团组和个人25批,共计173人;办理出国团组11个,共计31人,同时还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承办了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召开了该工作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组织了《亚澳地区国际大学生建筑创作设计竞赛》。本次参赛作品显示出广大参赛学生的设计理念比以往更为活跃,创造力、想象力更加丰富,表明了新一代青年学生的开阔思维、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2、将国际学术交流与具体工程项目有机结合,扩大学术交流的效果。今年7月与唐山市规划局联合举办了“中德第三次学术交流会”,为提高与会者对学术交流的兴趣,结合学术交流就唐山市祥德里居住区工程进行了具体方案设计,中德双方以及唐山市有关部门对此次交流会的形式与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 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
抓好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是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为认真落实好此项工作,并使其成为学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我会已向北京市海淀区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并且已获得批准,目前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不久的将来,我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将有望步入正轨。
经建设部勘察设计司和全国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注册管理委员会批准,自2001年开始,可将fun88登录组织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学术活动列入全国专业注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选修)学时,为此,我会今年举办的2001年年会为近500人出具了学时证明。
六、 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工作,努力为建设行业服务
1、 举办了“亚士漆建筑涂料新产品应用技术研讨会”,来自首都各建筑设计、施工、装饰单位的专家以及在京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约300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围绕如何利用亚士漆特有的功能来解决建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亚士漆的几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新工艺作了介绍和论述。会议学术气氛浓厚,与会代表对会议内容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此次研讨会是建筑行业中高新涂料应用技术交流的一次盛会。
2、 筹备和组织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和建设专家论证会”,为从纽约世贸中心被毁事件中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进而审视当今世界摩天大厦的建筑和发展问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1位院士和全国设计大师及相关的公安消防、抗震防灾、材料设备等方面专家到会发表意见。此次会议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经济、科学和安全多角度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该会议整理和形成了专家意见,以供领导和相关部门在决策时参考。
3、对中国科技馆三期工程、徐州市民广场、北京地球科技大厦和建设部大院北区改造工程等项目提供了咨询和评审工作。
七、 认真做好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
2001年,学会所属的12种建筑科技刊物,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坚持正确的导向,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水平,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学会编辑出版的《建筑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知识》三个刊物,全年总发行量56万册,在国内外建筑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建筑学报》完成了全年12期的编辑出版任务,重点报道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生态环境与地域文化;适宜建筑技术与智能建筑;生态智能大众住宅社区规划与发展;建筑教育改革与青年建筑师;提高建筑科学管理水平。除重点报道的内容外,在建筑评论专栏还探讨了大家关心的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长安街规划等与建筑、关于北京CBD建设等热点问题;对于量大面广的村镇建设问题,还刊登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论述文章和实例;在建学信息栏目里,集中反映了fun88登录开展的各项活动;刊物还重视反映了青年建筑师的文章和作品。
《建筑结构学报》保证了全年六期杂志的正常出版发行工作。编辑出版工作围绕着办刊宗旨进行,所刊登的稿件内容广泛,表述合乎科学原理,观测和计算精确,论点论据合乎逻辑。在编辑加工方面,认真执行国家出版标准,对文稿的内容、结构、文字、图表、参考文献及编排格式等实行了优化,使编辑加工后的文稿达到了精炼、鲜明、通达、规范。《建筑结构学报》还坚持了自身的大胆改革,积极寻求协作单位,改组刊物的编辑委员会,充实编辑力量,重塑刊物的对外形象,从稿件内容到印刷出版诸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得到了读者及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
《建筑知识》完成了全年六期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作为一本科普期刊,由于其内容和栏目设置适应了读者的要求,因而受到读者的喜爱。2001年刊物继续巩固了改版后的成果,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 学会组织建设和秘书处机关工作
1、组织召开了十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确定了九个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人选;审议通过了加强会员管理和收取会员会费的意见;通过了设立“中国fun88登录理事长奖章”和颁发对象的方案;讨论并确立了学会工作重点。
2、 按照民政部、中国科协和建设部社团管理办公室的部署,开展了社会团体分支机构复查登记工作。
3、 按照《中国fun88登录分会组织与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了对所属分会的管理工作。全年审查批准了村镇建设分会、建筑结构分会、建筑师分会和建筑材料分会的换届工作,指导与协助了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建筑经济分会和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的换届筹备工作。
4、 进一步加强了对团体会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本年度是会员单位确认会员资格、换发新证书的一年,工作量大,又较为繁琐,截至年底,已为200个会员单位换发了新的证书。2001年新发展团体会员单位近30个,壮大了学会的会员队伍。全年为会员单位寄发刊物近6500册,资料近3500册,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学会活动的人数近2000人次。
5、 组织实施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推荐工作。
6、 改善学会秘书处的办公环境,树立学会新的对外形象。
7、 完成了秘书处大量的日常工作,如:全年编辑出版了7期《fun88登录通讯》,由于该《通讯》及时反映学会工作,刊登的信息量较大,受到读者的好评;财务工作继续贯彻规范管理,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原则,为学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
8、 积极开展向退离休老干部送温暖的工作,组织老干部参与学会组织的活动,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学会的工作,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学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生活上,充分体现学会的关心,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学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 在组织建设方面,个人会员的登记和会费收取工作进度较慢;学会个别工作委员会的成员尚未落实,延误了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开展。
2、 对学会直属分会的工作抓的深度不够,缺乏主动关心与支持。
3、 学会网站建设进度较慢,影响了学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 对秘书处三个刊物的改革抓的不紧,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解决不力。
针对以上问题,秘书处将在近期内拿出措施,认真加以解决。